首页 > 出版物 > 订阅信息
关注 CEMF 网站
订阅 CEMF 简报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
简报
20234月期
总第7
01
国际局势
1、七国集团就汽车领域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将加速淘汰化石燃料
2、欧盟通过多项关键气候立法提案
3、欧盟着手提高可再生能源目标至42.5%
4、美众议院投票通过恢复太阳能电池板关税
5、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气候承诺,并确定碳中和合作
6、中国与巴西发表联合声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02
中央决策
1、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11部委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3、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4、生态环境部发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
5、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须通过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6、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03
地方行动
1、四月部分省市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
2、《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发布
3、《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发布,开展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
04
行业动态
1、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化破坏性影响持续
2、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通往1.5°C的可靠途径:2020年代行动的四大支柱》
3、《中国特色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道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绿色低碳篇章》:主动达峰、稳步中和的中国特色能源电力“双碳”之路
4、中矿协发布《冶金矿山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5、部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规划
6、部分企业碳中和进展
05
研究进展
1、Policies, Projections, and the Social Cost of Carbon: Results from the DICE-2023 Model(政策、预测和社会碳成本:DICE-2023模型的结果)
2、New damage curves and multimodel analysis suggest lower optimal temperature(气候减缓和气候损害之间的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全球温升需控制在1.5℃)
3、Challenges resulting from urban density and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U energy transition(气候变化与城市密度为欧盟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
4、EU climate action through an energy poverty lens(从能源贫困角度审视欧盟的气候行动)
5、Accelerating carbon neutrality could help China's energy system align with below 1.5 °C(加快碳中和可以使中国能源系统与1.5℃目标保持一致)
6、Feed-in tariffs and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under China’s peak emission target: A dynamic CGE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lectricity(中国碳达峰目标下的上网电价和碳排放交易机制:可再生电力发展的动态CGE分析)
01
国际局势
2023年4月16日,日本札幌市召开七国集团气候、能源及环境部长会议,各成员国就汽车领域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即各成员国根据本国的汽车保有量,在2035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0年减少50%的目标。此外,七国集团成员国16日发表的共同声明提出,要加快阶段性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的步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在2050年温室气体实质零排放的目标。
2023年4月18日和4月25日,欧盟议会、欧盟理事会先后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Fit for 55)中的几项关键法案,涉及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碳边界调整机制、建立社会气候基金等议题,旨在大幅削减欧盟温室气体排放,并对欧盟碳市场进行改革和升级。
2023年3月30日,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新的可再生能源指令达成临时政治协议,到2030年将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32%提高到42.5%,还协商确定了2.5%的指示性目标,这使欧洲在未来十年内的可再生能源份额至少达到45%。如果该项协议获得正式通过,将使欧盟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份额几乎翻倍,并将使欧盟进一步实现欧洲绿色协议和RePower EU能源计划的目标。
2023年4月28日,美国众议院投票推翻总统拜登暂停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的决定(2022年6月,白宫宣布对上述东南亚四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免征两年的关税,并援引《国防生产法案》来支持国内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这些国家占美国太阳能电池板供应的大部分。支持恢复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众议员认为,美国在清洁能源方面过于依赖其他国家,应该实施支持美国国内太阳能供应链的贸易法。该决议还将由参议院进行投票。拜登总统表示,如果这项决议通过参议院,他将予以否决。
2023年4月7日,中法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中法两国重申各自碳中和/气候中和承诺。法方承诺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中方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国将采取政策和措施,落实根据《巴黎协定》目标已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两国元首同意尽快召开新一届中法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确定双边科学合作和促进碳中和科技合作的“中法碳中和中心”的重大方向。中法两国希通过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计划(休伯特·居里安-蔡元培合作计划)等促进科研人员交流。双方愿继续实施“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加强两国青年科研人员交流,推动优先领域合作和开展联合研究活动。
2023年4月15日,中国和巴西两国发表《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认同气候变化是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应对这一危机有助于构建公平和共享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赞赏彼此并决心继续推进各自强有力的国内气候努力和进展,承诺拓展、深化和丰富气候领域双边合作,并将推动关于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管理、生态退化地区的再生和植被修复知识和最佳实践交流及其他形式合作。
02
中央决策
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2023年4月1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主要目标是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以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和提升两个关键、科技和政策两个支撑为主线,研究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基本摸清我国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稳中有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生态基础;“十五五”期间,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与计量核算体系不断完善,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建立并严格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技术、标准、市场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巩固和提升,为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方案》提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加强科技支撑与国际合作;健全生态系统碳汇相关法规政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四个方面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2023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提出为高质量建设好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建立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全面提升方法学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编制大纲》中对适用范围、编制原则、方法学领域,以及编制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2023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的通知》,自5月1日起施行,要求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升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区分项目性质,实施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兼顾行业特点和要求,细化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加强跟踪反馈,建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动态调整机制。在《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和《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说明(2023年版)》中强调“ 碳达峰碳中和分析”,对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项目能源资源利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并核算项目年度碳排放总量、主要产品碳排放强度,提出项目碳排放控制方案,明确拟采取减少碳排放的路径与方式,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2023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结构转型深入推进、质量效率稳步提高三方面目标: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7.5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较快上产,煤炭产能维持合理水平,电力充足供应,发电装机达到27.9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3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3.1亿千瓦左右;结构转型深入推进。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质量效率稳步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2%左右。跨省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持续保持合理水平。新设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短板技术装备攻关进程加快。《意见》还提出从着力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产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动区域能源协调发展、加强能源治理能力建设、扩大能源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落实工作。
03
地方行动
1、四月部分省市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
各省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

能源领域:《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工业领域:《浙江省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暨碳达峰行动计划》

城乡建设:《福建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四川省公共机构碳达峰实施方案》

生态碳汇:《重庆市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增汇规划》

统计核算:《黑龙江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陕西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引领青海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财政金融:《江苏省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宁夏《关于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浙江省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实施意见》

全民行动:《云南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
2023年4月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年版)》,是国内首个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MRV)的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方法学,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方法学》对碳普惠行为、申报主体、项目权属、减排量收益分配、红树林地及基础数据要求、减排量计入期、额外性论述等方面的适用条件进行规定,并明确了核算边界,对基准线碳汇量、红树林项目碳汇量、碳普惠减排量的计算进行说明。
2023年3月7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商务厅联合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开展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提升产品绿色低碳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根据《工作方案》,山东省今年将完成1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25年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初步建立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排放因子数据集及核算模型、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碳足迹标识国内国际互认。《工作方案》部署了开展重点工业产品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核算评价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服务应用推广3大方面8项重点任务。
04
行业动态
2023年4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年度旗舰报告《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通过分析被该组织重点关注的如温室气体、温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酸化以及海冰和冰川等关键气候指标数据指出,2022年度,全球各地从山峰到海洋深处,气候变化均在继续,极端天气及其破坏性影响仍在持续,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为此付出的代价正在上升。2015-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冰川融化、海洋热量和海平面上升在2022年再次达到创纪录水平,2022年的干旱、洪水和热浪影响各大洲大部分地区,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2023年4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通往1.5°C的可靠途径:2020年代行动的四大支柱》(Credible pathways to 1.5°C:Four pillars for action in the 2020s),提出四大支柱行动:在能源领域,电力脱碳、提高能效和电气化是关键;到2030年将森林砍伐减少到净零;解决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对于限制气候变暖峰值至关重要;需要继续实施碳捕获和储存以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
2023年4月8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攻关团队在会上发布《中国特色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道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绿色低碳篇章》研究报告。《报告》以走中国特色能源电力“双碳”之路,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绿色低碳篇章为主线,旨在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下的能源电力转型道路,支撑中国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
2023年4月7日,中矿协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上发布了《冶金矿山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十四五”期间,40%的“基石计划”项目建成投产,大型矿山产量占比6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5%以上,大中型矿山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全覆盖,资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十五五”期间,90%以上的“基石计划”项目建成投产,大型矿山产量占比7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8%以上,绿色低碳、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大中型矿山企业主要工序能耗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能耗标准先进值。确保2030年前冶金矿山行业实现碳达峰。《方案》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用能结构、构建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强化技术节能降碳、推进产业协同降碳等重点任务。
5、部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规划
6、部分企业碳中和进展
05
研究进展

作者:Lint Barrage & William D. Nordhaus

来源: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主要内容:

本研究对更新至2023年的气候与经济动态集成模型DICE-2023的假设、建模结构和初步结果进行分析。修订内容包括碳和气候模块、非工业温室气体处理、贴现率以及所有主要组成部分的更新。主要变化是成本效益最优政策的温度水平显著降低,达到2°C目标的成本降低,对《巴黎协定》影响的分析,以及估计的社会碳成本大幅增加。

作者:Kaj-Ivar van der Wijst, Francesco Bosello, Shouro Dasgupta, Laurent Drouet, Johannes Emmerling, Andries Hof, Marian Leimbach, Ramiro Parrado, Franziska Piontek, Gabriele Standardi & Detlef van Vuuren

来源:Nature Climate Change

主要内容:

本研究通过使用三种复杂程度不同的经济综合评估模型(IAM),开发和应用了聚合损害函数,并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本研究的聚合损害函数包括基于物理影响模型的一系列广泛但仍不完整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模型的成本效益分析都表明全球最合适的温升大约在1.5℃,这说明巴黎协定的温升制定是相对科学的。在3℃情景下,全球的GDP损失约在10%-12%之间,而在2°C的情景中则约为2%。这些损害远高于先前在其它成本收益分析中的估计,导致最佳温度低于2°C。此外,本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如生物多样性丧失、健康和临界点等难以量化的损害下,减排的收益和成本比例约为1.5至3.9。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减缓气候变化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气候政策的成本。

作者:A. T. D. Perera, Kavan Javanroodi, Dasaraden Mauree, Vahid M. Nik, Pietro Florio, Tianzhen

来源:Nature Energy

主要内容:

城市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主要推动角色,预计到2060年,城市将贡献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到2050年,将有21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伴随着更高的碳排放,城市碳排放约占全球人类活动产生碳排放的70%。目前城市正在经历快速转型,其容纳的人口规模和能源需求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更紧凑的城市布局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将导致城市热岛效应(UHI)的强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与全球温升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多尺度气候和能源系统模型来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和城市密度对18个欧洲城市可再生能源整合的复合影响。研究发现,未来气候极端事件将对城市的环境温度、风速和太阳辐射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城市的能源需求和可再生能源供应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密度增加将放大极端气候事件的负面影响,例如UHI将导致马德里制冷需求上升28%。但是UHI也将导致冬季供暖需求下降,使得城市能源利用模式与光伏发电的规律相一致,降低光照丰富地区的能源系统基础设施成本。随着未来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率和极端性与城市密度的增加,城市能源系统的负荷将增加,脆弱性与停电风险会上升。然而,提升能源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和季节性变化带来的需求和发电波动的抵御能力,将削弱城市能源利用模式与光伏发电的规律相一致的优势,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对能源基础设施可持续性与韧性的要求将为城市化等趋势带来新的挑战。

作者:Toon Vandyck, Nives Della Valle, Umed Temursho & Matthias Weitzel

来源: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

主要内容:

碳定价能促进低碳能源使用、加速能源转型,但同时也可能加剧能源贫困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气候政策的合理设计取得气候目标和公正转型的平衡。本研究首先回顾了欧盟最近的气候与能源政策中对于能源贫困问题的关注;然后定义了能源贫困,并通过CGE模型量化了不同政策组合实施后能源贫困的改善情况;最后讨论了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分析和能源公平的视角帮助更公平的气候与能源政策设计。

政策分析结果表明,能源贫困在政策中被提及的频次越来越多,表明政策制定者已逐步认识到能源贫困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相关政策举措。公正转型基金和社会气候基金分别是解决地域不平等和保护低收入家庭的财政手段,能源贫困咨询中心、公民能源论坛和能源贫困和弱势消费者协调小组等机构则提供了宣传专业知识、加强合作的平台。建模结果表明,无补偿措施的碳价政策会导致能源贫困家庭数量增加(能源贫困家庭被定义为收入低于当地中位数的60%,且居民住宅能源支出超过总收入的10%的家庭),将碳价收入转移支付给所有家庭不能解决能源贫困,将收入部分(25%)或全部转移给能源贫困家庭能够改善能源贫困状况,这表明简单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支持政策才能改善或解决能源贫困。最后,研究从可接受性、识别目标群体、公民责任的角度对未来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作者:Xueqing Ma, Tianduo Peng, Yanru Zhang, Lining Wang, Xunzhang Pan

来源: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主要内容:

能源系统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系统转型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强调能源系统快速脱碳和部署非化石能源的紧迫性,但大多数研究仅分析了中国能源系统到2050或2060年实现碳中和情况,尚未分析不同碳中和路径下中国能源系统到2100年能否保持与1.5℃目标一致。因此,本研究使用GCAM-TU模型,评估了IAM框架下4类碳中和情景(“S30”、“S20”、“S10”、“S00”:2050年能源系统碳排放量分别下降至3、2、1和0GtCO2)对能源系统的影响,关注维度包括碳移除技术部署需求、减排成本、协同效益等。

研究结果表明,减排速度更快、实现碳中和更早能够降低长期来看对于碳移除技术的依赖。与S30情景相比,S00情景使中国在2021年至2100年间的总减排成本降低了GDP的 1.04%,能源系统对BECCS的依赖也降低36%,部分解决了生物质资源可得性的挑战和BECCS大规模部署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但需要注意到,短期内加速减排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非易事,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社会投资,甚至在公共利益上做出妥协。与S30情景相比,S00情景下中国在2021 年至 2050 年间的减排成本增加了1.13倍。虽然由于本世纪下半叶更轻的减排压力能够带来成本抵消,但在近30年里的挑战性较高。

作者:Lingli Qi, Xinyue Lin, Xile Shi, Yongqiang Zhang, Haoran Pan, Basil Sharp

来源: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主要内容:

火电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可再生能源则将要成为中国未来减排行动中的中坚力量。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7年的7%提高到2021年的14.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5亿吨。为降低火电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已经启动了国家碳排放交易计划(ETS)和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以求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然而,自2021年起,中国不再对新建的集中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商业及工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新批准的陆上风电项目提供中央上网电价(FIT),这一政策变化可能会对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及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本研究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评估了ETS及FIT对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目标、可再生能源及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针对政策重叠及相互结合的现象,本研究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影响,并估计了如何协调FIT及ETS政策以确保其有效性。结果表明,FIT补贴的总体效果优于逐步取消FIT方案。FIT带来的财政压力低于其实际支出,因为它刺激了经济活动,增加了政府收入。然而,考虑到FIT对促进政府收入增长和GDP增长的乘数效应,最有效途径是在2025年终止FIT,其次是在2030年和2035年结束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