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CEMF01 > 活动
CEMF活动实录 | 环境与健康组技术研讨会
2018年06月22日

事实上     2018年06月22日

导语
2018年6月13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环境与健康组技术研讨会在北苑大酒店圆满举行,会议由中国能源模型论坛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多家机构的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对我国环境健康管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就国家食品、危险废物处置、工业开发区等不同领域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讨论,并重点强调了不同模型在环境健康领域的应用实例和广阔发展前景。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何军副院长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保证国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环境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在立法初衷和目的部分对环境健康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方面特别参考了环境健康的指标和相关要求。
何副院长同时介绍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在环境健康、环境风险损害等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在顶层设计方面,开展了绿色GDP的核算等工作,与环境健康、环境风险损害等方面的研究密不可分;在具体的工作方面,在环境损害评估、环境风险评估,以及定量、定性方法相结合的评估领域也开展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CEMF秘书处高霁博士就CEMF的组织架构、以及目前开展的主题研究二:中国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CEMF02)的研究计划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向与会嘉宾做了简单介绍。
发言实录
01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任於方研究员作了《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回顾与进展》的报告,系统地回顾了我国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大气污染健康损失。於主任指出,环境经济核算表明我国的环境退化成本一直在上升,在开展环境经济核算的12年间已经翻了4倍。同时,我们国家的高物质消耗的趋势没有得到改变,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均物质投入一直在持续上升。资源产出效率虽然逐年提高,但距离欧盟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在环境疾病负担的评估中,於主任重点分享了评估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在研究健康影响时,不同污染因子,如PM10、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汞等的选择,在研究污染暴露水平时,污染物的浓度数据的选择等等都会产生影响。於主任最后表示,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作依然非常严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划归生态环境部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将是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挑战。
02
北京大学胡建英教授就IEUBK模型及其在中国儿童铅暴露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IEUBK模型是由美国环保署(EPA)开发的开源模型,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免费下载并自由使用,模型通过描述金属铅的不同暴露途径进入血液,对血液中的铅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胡教授指出,此模型的参数经过了全球的普遍验证,在各国均有很广泛的应用,但官方的模型中存在着设计缺陷,如只能提供预设在模型中的浓度值,而不能反映浓度的分布。胡教授的团队对IEUBK模型进行了本地化的改良,修复了上述缺陷,并在我国儿童的血铅风险评估中进行了广泛地应用。
03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研究员从经济能源模型到污染物排放清单、空气质量模拟、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演讲。雷宇博士的团队整合了多方的资源,建立了从经济到能源到排放到空气质量到健康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包括使用CGE模型模拟经济结构,制定自下而上的污染物排放清单,使用全球尺度的空气质量模型GEOS-Chem,构建健康效益模型等,综合分析我国的环境政策对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的影响。
04
生态环境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与健康数据中心主任王建生研究员介绍了国家宏观尺度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王主任的团队对环保系统的环境健康风险的主要场景进行了梳理,并从制定环境健康工作办法的角度,划分了化学品、污染物场地、建设项目、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区域流域和规划环评等六个场景。王主任表示,不同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应用的场景、方法、策略都是不一样的,不应一概而论。通过文献综述,对不同污染物和不同行业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及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其次,对不同行业的环境健康风险,如风险的分布、特征污染物、主要暴露途径、主要影响人群及可能存在高风险的点位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再通过污染来源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暴露状况指数、健康风险指数、风险应对指数等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05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伯鑫研究员做了题为“垃圾焚烧电厂、钢铁烧结机二噁英排放及健康风险研究”的报告。伯鑫研究员的团队使用模型方法辅助开展二噁英在土壤中的沉降监测,大幅度降低了监测的难度和费用。通过将模型的模拟结果输入人群健康公式,还可以计算城镇致癌风险。伯研究员表示,模型角度的数值模拟可以优化大气和土壤监测布点,也可以为大气环境健康提供一些数据的支持。然而,模型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气象、模式、检测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流行病学数据的缺少,也使模型的模拟结果难以完善和验证。他表示,环境健康领域需要环境科学研究人员和卫生部门、疾控部门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完善模型的理论。
06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周萍萍研究员从评估方法、剂量分析和暴露评估的实例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暴露评估方法与应用。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了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以及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前两部分可以统称危害评估,如食物中有哪些危害物质,是否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计量分析的部分主要确定能产生明显健康损害的浓度值,第三部分暴露评估,主要聚焦于群体、人群。
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金良研究员发表了题为“拟建工业园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预测”的演讲。张研究员表示,区域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已在我国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未来仍有改进的空间。她同时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需要建立并健全人群历史健康的资料库,二是加强生活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三是提高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及本底风险估计,四是促进国内外同类工业区类比,五是分析正常工况条件下的大气环境影响,六是建立突发事件条件下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细则。
08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张衍燊博士以“环境管理决策中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实践”为主题发言。他具体介绍了美国环境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的政策框架,和中国环境管理健康风险评估与实践,总结了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融入环境管理制度的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总纲》的编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