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CEMF02 > 活动
“中国2050低碳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及模型方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7年08月20日

CEMF     2017年08月20日

时间:2017年8月20日

地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8月20日下午,“中国2050 低碳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及模型方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研讨会是第五届全国低碳发展管理学术年会的分会之一,由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具体承办,吸引了诸多业内的专家学者。

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主持,北航经管学院院长范英教授致开场辞。

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中国2030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报告。胡鞍钢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一趋势将持续至2030年甚至2035年。在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从资本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将从2015年的19%增长到2030年的24%;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率也将达到70%左右。经济增长和城镇化都会带来对电力的需求,同时也会改变电力的需求弹性。国际上已经公认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者、最大的能源消费者,也将是最大的能源技术创新者;中国推进绿色能源革命将为全球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张建平主任讨论了“一带一路”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发展的平台、合作的平台、挖掘市场潜力的平台,涉及商务和服务租赁、金融业、能源等诸多行业。能源方面,中国将通过输出优势产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被联合国列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重要平台,中国在SDG的很多指标方面领先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合作进程中,中国的经验、做法、能力都会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2030年SDG目标。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都阳研究员探讨了中国2050 年人口变化趋势。中国已经是一个超低生育率水平的国家,人口结构持续发生变化,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口发展趋势给劳动力供给、储蓄率、消费模式等方面带来了相应的变化,也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可能。劳动力的减少使得要素积累的发展模式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变得不可持续;它降低了消费的水平,同时也将消费模式转化为一个更加低碳的模式。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潘家华研究员讨论了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全球视角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变化同时决定了这一国家未来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口增速的下降,预期未来美国、中国的碳增长空间比较小。就国内而言,潘研究员指出目前城市发展格局不平衡带来的能源问题,例如出现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分配极不均衡,一线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过高等现象,未来需要通过疏解资源、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错位问题。

发改委能源所姜克隽研究员介绍了IPCC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姜研究员概述了IPCC关于1.5度温控特别报告的框架以及第六次评估报告的会议框架,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CEMF今年将启动 “中国低碳排放发展战略:多模型的研究”主题研究,试图从多路径模型结合的角度讨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2050低排放的发展战略。本次研讨会邀请的专家从中国经济的宏观发展趋势、宏观发展战略、人口发展趋势、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趋势等多角度,为CEMF主题研究提供了中长期发展预测和情景设定的依据。

第五届全国低碳发展管理学术年会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能源技术创意大赛会议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能源模型论坛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了本次会议相关工作,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建宇博士是年会的发言嘉宾,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的主要工作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获得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能源技术创意大赛特等奖的团队颁发了奖杯。

 

附件:

发言实录(一):中国2030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发言实录(二):“一带一路”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言实录(三):中国2050 年人口变化趋势

发言实录(四):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发言实录(五):IPCC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

发言实录(六):结构变化·增长·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