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专家观点
张建平
2017年08月20日

大家好,今天利用这点时间和大家探讨关于“一带一路”的几个问题。 “一带一路”不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装。现在我们把“一带一路”无限制的放大,什么都是“一带一路”的,没有边界、范围,这样我们做预测时最头疼。

近期新华社发布了一个新闻报告用词的纠正,特别提到新闻媒体今后一律不准再使用“一带一路”战略,而必须切换到“一带一路”倡议。我从2013年到现在在各种场合都宣讲大家一定要讲一带一路倡议,不要去讲战略,但是很多人都不服气,因为国家都这么说了,很多文件当中都说了,而且战略才能体现高度。2015年的11月份我去澳大利亚访问,参加中澳高级别对话,澳大利亚的代表问中方,你们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们的军费开支在迅速攀升,现在你们又抛出了一个“一带一路”,请问你们在亚太地区到底要干什么?我就跟这个澳大利亚代表讲,其实在2015年6月中国的官方已经发布了“一带一路”的官方翻译,而且在那个声明当中我们同时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是不对的。我当时讲,既然这是我们中方的一个倡议,澳大利亚如果要参加,我们非常欢迎;如果说没有想好,不准备参加,我也不能勉强你,但是我们所有的“一带一路”国家是平等的合作伙伴。亚太地区有很多成功的倡议,我们把“一带一路”说成是中国的倡议,那些老外没有办法来质疑中国。但是由于现在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专家天天说战略,现在会有无数个澳大利亚的老外会质问中国:这是你们家的大战略,你通过这个大战略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利益,实现什么样的国家目的。

“一带一路”由于中国过去语境讲的不对,老外现在对中国“一带一路”质疑非常多。大家看到G7国家在这次峰会期间只有意大利的领导来了,其他国家领导人都没有来。虽然英国、德国对“一带一路”也是高度关注和非常愿意支持的,但是领导人不来证明他们还有很多很复杂的考量。既使是东盟国家,作为“一带一路”的支点区域,虽然他们政府表态都支持,但是他们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仍比较复杂。今后希望各位在各种场合当中一定要讲倡议,千万不要讲战略。

第二个问题,关于“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的关系。这个问题在国内国际是非常混乱的状态。我在去年年初的时候跟中联部的一个团访问英国,当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授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听说你们的“一带一路”想要打破现有的全球秩序,打造一套新的全球规则体系。我一听这个话马上跟老外讲,我的理解跟您完全相反,中国讲的很清楚,一带一路不是要另起炉灶,我们是要在遵守现有的全球秩序和现有的全球规则的情况下,打造务实合作。我们要探索为全球治理和区域经济治理提供建设性的办法,提供新的路径。

在这个问题上,国内有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在主流媒体上天天散布“一带一路”代表了全球化3.0版,“一带一路”是要打造新的全球秩序。现在有很多国家对这种东西高度警惕,今天的全球秩序和很多全球规则,都是由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如果中国明确讲我要打破这些东西,要新建一套,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既有秩序的建立者跟你斗争和开战。从团结尽可能多的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上,我们绝对不能把一带一路描绘成是一个全球秩序缔造者的决策。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它是一个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合作的平台,要挖掘市场潜力的平台,不要把它无限地放大,给自己树敌很多,最后中国的“一带一路”没法搞下去了。

第三个问题是跟能源和资源关联度非常高的问题。有很多专家说中国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还有一个观点是中国要保障资源和能源。“一带一路”一开始的60多个国家中很多国家发展落后,中国投入那么多,目的就是把这些国家的资源、能源都挖回来,而且把资源、能源讲的非常高调,甚至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目标。我对这个说法持非常审慎的看法,我反对这样说这件事情。

在“一带一路”之前,2010年到2013年,那时候中国是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资源、能源已经变成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一个很敏感的领域。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只要把资源、能源当做“一带一路”当中的一个行业就可以了,不要把它上纲上线。我的观点是,中国将来制造业的贡献慢慢会下降,现在是41%,2030年数据会降到32%,服务业的比重会上升,这样一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换,会使得我们对资源、能源的胃口逐渐地降下来。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中国现在的节能减排水平提高得非常快,原因是我们有后发优势。我强烈建议大家今后和老外讲“一带一路”的时候,就说资源、能源是我们的一个合作领域,不要把它上升到主要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过剩产能的问题。现在“一带一路”已经被我们很多专家描绘成了“一带一路”等于中国走出去,或者“一带一路”就等于中国输出过剩产能。我去英国那次有著名大学的教授,他说中国为什么要搞出“一带一路”,因为中国现在产能太多了,严重过剩,我们得把这些都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去,我在国际场合上非常忌讳这个词。我说按照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有些产业正在逐渐从中国向东盟、非洲、印度转移,这是客观事实。我要提醒大家,其实过剩产能这个词是贬义词,而且是很有主观色彩的词。你跟这些“一带一路”国家的人说我们产能过剩了,输送到你们家,相当于我们家饭吃剩了你们家吃,大家都会非常反感。我们的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上讲“一带一路”的时候,没有讲过中国输出过剩产能,都说的是中国要输出优势产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注意。

针对过剩产能,我的核心观点,“一带一路”不等于走出去,也不等于输出产能,“一带一路”等于双向的贸易加投资,加上双向的人文交流,双向的基建联通。它的内容非常复杂,是多元和多方向的,绝不仅仅代表中国走出去。

最后,我想说一个现在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好多人都说中国在“一带一路”上投入大量资金,进了大量的基建,是不是在撒钱当冤大头。而且有很多西方国家批评中国,你们到这些国家去投资,增加了东道国的财政负担,他们的财政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他们负债太高了。2015年10月的时候,国务院新闻办办了一个“一带一路”的媒体吹风会,当时媒体问的最大问题就是洒钱当冤大头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果中国不到“一带一路”国家去投资,我们把这些美元、外汇储备都买了美国国债,大家会认为更安全吗?或者可以保障我们的利益不损失吗?最近大家看到中国又恢复了美债最大债务主的地位,购买的美国国债相当于中国现在所有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太高了。对中国来说,我们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到“一带一路”国家去投资,其实也是规避风险的路径。

“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现在基础设施非常差,差到什么程度?公路方面,印度现在高速公路不到一千公里;印度的火车,特快列车可能也能达到一百公里,但是特别少,绝大多数的铁路可能就是一二十公里,效率非常低。再看缅甸,也是60%的人用不上电。要想富先修路,包括水、电、通讯,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企业家不会到这里投资和贸易。相反,如果看一下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的能源电站是丝路基金投资的,现在供电了,公路也修成要通车了,这个时候不用我去动员企业家,企业家自己会到那里投资和布局,贸易和投资潜力就能挖掘出来。我的意思是说,只有我们把基建搞上去,它的贸易投资条件改善了,企业才会到那些地方去,挖掘那些市场的贸易和潜力,基建的改善是一个先决的条件。

我们比较一下APEC和“一带一路”的平台,APEC是封闭的平台,我们“一带一路”的平台空间上理解是两种,第一种是最早大家用65个国家的概念,绝大多数都是按这65个国家计算的。按这个口径计算,“一带一路”国家占到了全球人口的63%,APEC只占40%,但是如果看贸易量和经济总量,“一带一路”只有APEC的一半,有一个非常大的落差,这个落差代表了什么?美国、日本加起来一年和中国的贸易量达到9000多亿美金,而“一带一路”60多个国家和中国一年的贸易量只有1万亿美金,现在是旗鼓相当的。但是看未来的潜力,美日没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将来增量、动力一定从“一带一路”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这是中国在未来三五十年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平台上,现在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量,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量的28%左右,进口的比重只有24%。如果我们看投资,中国从一带一路国家引进来的资本占中国引进来所有资本的总额不到10%。走出去的投资占比现在差不多能达到15%左右。今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包括我们文化的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配合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真正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这样中国整个经济社会才能朝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最后提醒大家,现在“一带一路”已经被联合国列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我做过SDG的国别报告,编那个报告当中感受到,中国在SDG的很多指标方面领先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合作进程中,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做法,包括中国的能力都会帮助我们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2030年SDG目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