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CEMF 网站 |
订阅 CEMF 简报 |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
简报
|
2024年6月期
总第22期
|
01 |
中央决策
1、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2、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
3、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4、国家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4年版)》
5、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
6、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
7、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4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
02 |
行业动态
1、国家电投350MW风电项目核准
2、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
3、国家能源集团、吉利等签署氢能全产业链替代示范工程
4、隆基氢能与电建国际、DNV开启氢能领域战略合作
5、三峡能源拟投资797.9亿元投建新能源基地项目
6、中国能建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基地启动
7、中国石化建成华南地区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
8、部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规划-远景集团:连续两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
03 |
国际局势
1、欧盟委员会启动试点机制以加强氢市场发展
2、欧盟投入14亿欧元支持氢能领域第四个IPCEI项目
3、欧盟批准108.2亿欧元法国海上风电支持计划,促进向净零经济转型
4、中德就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合作 达成5方面成果
5、德国批准《氢能加速法案》,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6、日本制定《2024年节能与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战略》
7、世界气象组织:未来5年全球气温升幅大概率突破1.5度 |
04 |
模型研究
1、Inherent spatiotemporal uncertainty of renewable power in China(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内在的时空不确定性研究)
2、Substantially Enhanced Landscape Carbon Sink Due To Reduced Terrestrial-Aquatic Carbon Transfer Through Soil Conservation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通过土壤保护减少陆地-水生碳转移,中国黄土高原景观碳汇显著增强)
3、Impact of global heterogeneity of renewable energy supply on heavy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green value chains(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全球异质性对重工业生产和绿色价值链的影响)
4、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wer sector decarbonization on urban building energy use(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电力部门脱碳对城市建筑能源使用的影响)
|
01 |
中央决策
2024年6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中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案》指出,到2030年,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方案》将优先聚焦电力、煤炭、天然气、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提出四方面22条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
2024年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确定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黄山市、福建省南平市、山东省烟台市、湖南省怀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陕西省商洛市等10个地区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抚州市继续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2025—2027年。此次试点工作旨在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和合理回报机制,创新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并通过试点以在生态产品调查检测机制、价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保护补偿机制、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价值实现推进机制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
2024年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这4项重点任务,对完善新能源利用率管理机制、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知》强调,科学确定各地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在科学开展新能源消纳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新能源发展、系统承载力、系统经济性、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与本地区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充分衔接后,确定新能源利用率目标。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原则上不低于90%,并根据消纳形势开展年度动态评估。
2024年5月31日,国家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4年版)》其中,《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部分,共遴选并详解了15 项技术,涵盖了重载物流长途运输车辆、氢储能发电系统、加氢站和制加氢一体站建设及改造、氢能轨道交通、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锅炉、大规模氢储运装置、工业炉窑、生物质合成气制氢、绿色航煤制备、富氢尾气利用等多个应用领域。
2024年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准确掌握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条件,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根据文件,将选择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试点地区,通过建立工作机制、统一技术标准、搭建工作平台、建设工作网络等措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摸排重点是各地区开发现状,包括发电能力、用地类型、光伏板下种植、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同时评估各试点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禀赋以及发电能力。
2024年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旨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统一电力市场注册机制,加强和规范电力市场注册工作,维护电力市场秩序和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规则》指出,电力交易机构公平公开受理各类市场注册业务,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做到服务无差别,信息规范披露,接受公众监督;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不得设置保证金等门槛;经营主体市场注册业务流程、审验标准、受理期限、公示要求应做到全国统一规范。
2024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相关文件明确了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4个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部署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化升级等重点任务,围绕激励约束、资金支持、标准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并对组织领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宣传引导等提出工作要求。
|
|
02 |
行业动态
2024年6月1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国家电投白音华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300兆瓦风电项目和全额自发自用50兆瓦风电项目取得核准批复。本项目为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所发电能全部在白音华高精铝板带项目进行消纳,项目投产后,该厂绿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55兆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8%,每年可输送清洁能源12亿千瓦时,综合利用率99.89%。与相同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5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6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5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96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年6月30日,随着龙源电力中卫一期光伏100万千瓦、国电电力陕北锦界光伏100万千瓦、宁夏电力灵绍直流配套光伏100万千瓦、青海公司青豫直流二期1标段光伏90万千瓦等项目陆续并网发电,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其中风电规模6228万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规模4213万千瓦,实现跨越式增长;装机整体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超116.6%,占全集团发电装机总量比例由2021年的21.6%提升至31.4%。据测算,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每年可发电2000亿千瓦时,可供6000多万户家庭使用。与火力发电相比,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60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亿吨,可有力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2024年6月15日,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基于内蒙古自治区丰沛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充分发挥在电力、交通、燃料、制氢、氢储、装备等领域的专业化优势,贯通产业链、形成价值链,共同打造“规模型基地新能源+绿色交通”全产业链替代示范工程。根据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产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建设内蒙古大规模沙戈荒基地示范工程为牵引,带动新能源与制氢醇、交通产业与氢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融合。通过引资造链、转型发展,合作各方参与研究建设构网型GW级分布式新能源基地项目,创新新能源就地消纳模式,推动能源、交通行业和技术的整合。
2024年6月13日,隆基氢能与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及挪威船级社(DNV)达成两项里程碑式战略合作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绿氢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和实践绿氢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携手推进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在挪威船级社(DNV)对能源转型展望的预测中,到本世纪中叶,氢能将占中国最终能源需求的4%,绿氢生产占比将从当前的2%增至2050年的61%,中国和欧洲将引领全球氢能的发展。未来,隆基氢能将携手DNV在氢能领域的战略方向、产业布局、技术创新、标准推动等方面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加速绿氢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为全球能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6月27日,三峡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797.9185亿元,建设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该项目为“风光火储”一体化外送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项目包括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配套煤电项目400万千瓦及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拟通过已纳规的蒙西-京津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至京津冀地区消纳。 2024年6月26日,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基地启动暨《世界首台(套)中国能建66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发布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中国能建发布了《世界首台(套)中国能建66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介绍在山东省建设3060MW新型储能基地的规划布局和赋能“西电东送”新图景;菏泽市、山东国惠、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陕鼓动力、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等单位,与中国能建签订了《中国能建66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核心装备技术方案研发合作协议》等三项合作协议。3060MW储能基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黄岗镇南部,由中国能建数科集团联合山东国惠共同投资,总投资额超200亿元,是国内首个受端大规模绿电消纳枢纽工程,也是国内首个采用“盐电联营+采储一体”集群式开发模式的工程,创造了世界最大体量新型储能基地、世界最大规模盐矿定制造腔储能基地、世界首台(套)单机功率600MW级压气储能电站三项新的“世界纪录”。 2024年6月30日,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扩能改造项目机械竣工进入生产准备阶段,项目包括5200标准立方米/小时氢气提纯装置,加氢母站及配套单元,这是中国石化建成的华南地区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目于2020年12月投产,顺利产出纯度99.999%的氢气,是中国石化在华南地区首个高纯氢生产基地首家商业化运行时间最长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截至目前,累计供应高纯氢达1245吨。该项目投用后,广州石化燃料电池氢总产能将突破5100吨/年,氢气充装位增加至8个,有效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用氢需求,助力广东氢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2024年5月29日,远景科技集团发布《2024零碳行动报告》,宣布连续两年实现全球范围内运营碳中和,并向2028年全价值链碳中和以及2040年长期净零排放目标迈进。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远景 “范围一”和“范围二”总计6366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其中天然气使用带来的排放占“范围一”和“范围二”总排放的46%,外购热力和蒸汽带来的排放约占32%。远景在碳排放基准5.4万吨的情况下,通过能效提升、使用现场和场外可再生电力等方式避免约4.8万吨碳排放,占总排放基准的88%;同时,实现了99%的绿电使用,并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100%绿电使用。 |
|
03 |
国际局势
2024年6月3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启动一项旨在加速氢能市场发展的创新试点机制。该机制是在近期通过的“脱碳气体与氢气一揽子立法”框架下创建的,旨在通过提供更清晰的供需方市场信息,加强供应商和需求商的联系,从而加速氢能投资。该试点机制为期五年,将作为欧洲氢能银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氢试点机制将收集、处理和提供可再生、低碳氢及其衍生物的需求和供应信息,使欧洲的承购者能够与欧洲和外国供应商相匹配;同时,它将收集和处理有关氢流量和价格发展的市场数据。政府已于今日展开采购程序,寻找服务供应商开发资讯科技平台,以运作试点机制。该委员会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签署一份合同,以便在2025年中期开始运作。
2024年5月2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氢能领域的第4个“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旨在支持研究、创新和氢能价值链中的首次工业部署。该项目名为“IPCEI Hy2Move”,计划在爱沙尼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斯洛伐克和西班牙7个成员国部署13个氢能创新项目,公共资金投入将达14亿欧元,并将撬动33亿欧元的私营投资,参与公司共11家。IPCEI Hy2Move将支持氢能技术价值链部署,包括:开发交通运输应用,将氢能技术整合到各个交通运输部门;开发高性能燃料电池技术,利用氢能发电,并为船舶和汽车供能;开发下一代车载储氢解决方案,并开发用于飞机的轻质、坚固储氢罐,以确保飞行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效率;开发用于交通运输的制氢技术,特别是为现场加氢站提供纯度为99.99%的加压燃料电池级氢气。
2024年7月3日,欧盟委员会批准法国一项价值108.2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计划,旨在支持海上风电的建设和运营,推动法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帮助实现欧洲的气候目标和能源转型。该计划将支持两个固定式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一个位于南大西洋区,另一个位于诺曼底的中央曼什2区。南大西洋风电场预计装机容量为1000至1200兆瓦,年发电量至少为3.9TWh的可再生电力。诺曼底风电场预计装机容量为1400至1600兆瓦,年发电量至少为6.1TWh的可再生电力。截至2023年,法国拥有大约20.6 GW的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其全国电力供应的约9%。法国计划到2030年将其陆上风电容量增加到35 GW。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40 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这将涉及50座风电场的建设。
2024年6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京会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共同举行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旨在加强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重要共识。中德双方相关部门就能效与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及中德双边气候合作、工业减碳和能源转型等重点议题进行对话交流,并宣布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是双方在机制框架下启动绿色转型中德省州合作;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达成中德能效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部达成《落实〈中德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对话行动计划〉的近期活动要点》;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五是国家节能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启动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合作。
2024年5月30日,德国内阁正式通过了《氢能加速法案》,旨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进口及生产设施的建设步伐。《法案》明确涵盖了绿氢生产设施、氢气管道、氢及氨进口终端、氨裂解装置、为电解槽供电的电力线等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的进口终端和处理设施,将氢能基础设施确立为“具有压倒性公共利益”的地位,确保在审批过程中给予优先考量。《法案》还提出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数字化进程,并缩短氢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诉讼时间,以加快氢能应用的推广。为确保加速的可行性,《法案》要求电解槽在2029年年底前至少使用80%的可再生能源。
2024年5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制定《2024年节能与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战略》,旨在有效推进节能技术和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该战略基于《第六期能源基本计划》、《2050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绿色转型基本方针等政策,结合《节能法》的修订,遴选确定重要的节能和脱碳技术,包括关键节能技术、增加氢能等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增加促进电力需求优化技术和增加促进工业和交通部门节能脱碳技术。
2024年6月5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全球年际至十年际气候最近通报(2024-2028)》。报告显示,在未来5年,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达80%。这是一个严峻的警示,意味着全球气温升幅正在逼近《巴黎协定》设定的理想控温目标。自2015年以来,每个5年期中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持续上升,而2015年至2019年这一概率趋近于零。报告称,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至1.9摄氏度,这期间至少有一年超过2023年成为最热年份的可能性为86%。
|
|
04 |
模型研究
作者:Jianxiao Wang, Liudong Chen, Zhenfei Tan, Ershun Du, Nian Liu, Jing Ma, Mingyang Sun, Canbing Li, Jie Song, Xi Lu, Chin-Woo Tan & Guannan He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内容: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是新型能源体系运行规划的重要挑战。为支持能源系统规划和市场运作,文章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利用中国各省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数据,研究应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获取30个省份小时级风电和太阳能输出潜力的误差分析标准值,揭示了其风力和光伏发电随机分布的时空规律。研究表明,在中国各省级电力系统需要额外关注夏季风电和冬季光伏的强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省间输电通道扩容仍是中国局部区域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应对方法之一,同时指出了不同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不同优先级。 作者:Lishan Ran, Nufang Fang, Xuhui Wang, Shilong Piao, Chun Ngai Chan, Siliang Li, Yi Zeng, Zhihua Shi, Mingyang Tian, Yi-jun Xu, Junyu Qi, Boyi Liu 来源:Earth’s Future 主要内容:本研究利用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对黄土高原的景观碳汇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采用了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将地面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评估土壤保护措施对减少土壤侵蚀和碳流失的贡献。此外,通过水库和淤地坝的沉积物采样,测定了沉积物中的碳含量和埋藏速率,以估算水体碳汇的贡献。为了全面评估碳的陆地-水体转移过程,研究还对区域内的河流和湖泊进行了碳排放测量,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通量。数据分析表明,土壤保护措施显著减少了碳的陆地-水体转移,增强了区域内的碳汇能力。研究结果通过模型模拟和实地验证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揭示了土壤保护在碳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有效的碳管理策略参考。 作者:Philipp C. Verpoort, Lukas Gast, Anke Hofmann & Falko Ueckerdt 来源:Nature Energy 主要内容:本研究估算了“可再生能源吸引力”,使用波茨坦开源技术经济数据库POSTED的技术参数,考虑了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钢铁、尿素和乙烯的绿色价值链,包括电解水制氢、直接还原铁+电弧炉、从大气氮气与直接空气捕集得到的CO2合成尿素以及乙烯,并考虑各国的运输成本、灰色产能的改造和再利用、融资假设计算平准化生产成本,最终估算不同迁移情景下的能源成本节约潜力。研究发现,产业迁移可以节约9-60%的成本,不同电价和商品类型的差异很大。对于原材料成本较高的钢铁而言,可再生能源成本节约潜力较低。通过氢能运输来维持当前生产模式的成本显著较高,而对中间产品进行贸易可以节约成本,同时在可再生能源稀缺的进口地区创造大量价值。 作者:Chenghao Wang, Jiyun Song, Dachuan Shi, Janet L. Reyna, Henry Horsey, Sarah Feron, Yuyu Zhou, Zutao Ouyang, Ying Li & Robert B. Jackson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内容:本文探讨了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电力行业脱碳对城市建筑能源使用的影响。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美国277个城市区域的中世纪小时建筑能源消耗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导致不同城市区域的能源使用强度(EUI)出现异质性变化,尤其是在更高的气候变暖情景下,建筑电力EUI的峰值频率平均增加了10.1-37.7%,部分城市甚至超过110%。此外,人口增长和电力行业脱碳也对城市建筑源能源使用产生了显著影响,变化幅度平均在-9%至40%之间。文章强调,为了制定有效的城市能源政策和规划,必须考虑城市间的异质性,并充分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城市建筑能源消耗的未来趋势。研究结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系统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指出了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城市建筑能源使用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