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注 CEMF 网站 |
![]() 订阅 CEMF 简报 |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
简报
|
2025年7月期
总第34期
|
01 |
中央决策
1、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2、习近平:努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4、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
5、农业农村部推介第三批31个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6、国家能源局印发《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
7、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
02 |
行业动态
1、国家能源集团在桂容量最大电化学储能电站获备案
2、上能电气与双良集团签约推动“光储氢”全产业链协同布局
3、中节能投建5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
4、华能山东15MW分布式风电项目获核准
5、明阳氢能与QairBrasil签约氢能20兆瓦项目
6、远景能源携手FERA打造1GW风电+1.5GWh储能标杆项目
7、中国能建黑龙江北林300MW风电项目获批
8、中国电建签约阿尔及利亚贝沙尔154MW光伏电站项目
9、首次跨区绿电闭环交易!远景实现自营风电终端消纳
10、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
|
03 |
国际局势
1、欧盟发布低碳氢与燃料排放核算新规
2、欧洲光伏协会启动欧洲电池储能平台,提出2030年储能装机目标
3、西班牙拟拨款4.8亿欧元 重点支持光伏组件制造
4、欧盟与欧洲投资银行将投资36.6亿欧元用于清洁能源项目
|
04 |
模型研究
1、Strategies for climate-resilient global wind and solar power systems(全球风光电力系统的气候韧性策略)
2、Unveiling deployable rooftop solar potential across Chinese cities(揭示中国城市可部署的屋顶太阳能潜力)
3、Reassessing Immediate Coal Phase-Out: Dual Imperatives of Capacity Control and Renewables Expansion in China’s Net-zero Strategy(重新评估立即淘汰煤电的策略:中国净零排放战略下的煤电产能控制与加速可再生能源扩张的双重迫切需求)
4、How digital economy index selection and model uncertainty will affect energy green transition(数字经济指标选择和模型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能源绿色转型)
5、The C-REM 4.0 model: A CGE model for provincial analysis of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C-REM 4.0:中国碳中和目标省级分析的CGE模型))
6、Large CO₂ removal potential of woody debris preservation in managed forests(管理下的森林中木质碎屑保存的巨大二氧化碳清除潜力)
|
05 |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活动&成果
1、CEMF召开第三届中国能源模型青年论坛
|
01 |
中央决策
2025年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通知》明确了零碳园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对零碳园区建设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等八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一系列政策保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指明了方向。根据《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持续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创新,在试点探索、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积极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各地区推进工业园区低碳化改造,推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建设零碳园区;国家能源局指导各地区加强零碳园区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推动园区供用能模式变革。
2025年7月8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山西的一项战略任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保持定力,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习近平提出,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5年7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设定并下达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5年和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对钢铁、多晶硅、水泥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等重点用能行业新增了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其中2025年为约束性指标,湖南总量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值为50.5%,位居全国第6,非水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值为25.7%;2026年为预期性指标,湖南总量消纳责任权重预期值为51.5%,非水消纳责任权重预期值为27.4%。文件指出,本次下达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按此对各省进行考核评估;2026年权重为预期性指标,各省按此做好项目储备,并结合2025年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优化纳入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规模,结合新能源消纳需求,同步加强调节能力规划建设等配套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消纳和调控水平。
2025年7月14日,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目录覆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绿色消费等九大领域,涉及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等多项内容,具体规范了风力、太阳能、核电、智能电网等装备制造与建设运营支持项目的相关条件,对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和运营等支持项目的标准提出规范。
2025年7月1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介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推介“北京市延庆区: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走好生态涵养区农业发展之路”等31个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案例的发布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要求,并为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全面振兴乡村、加速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坚实动力指明了道路方向。《通知》指出,要强化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以及技术资源向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确保取得实际效果;要加强统筹协同,围绕农业绿色转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优化工作机制,定期进行调度,并逐项推动落实计划;要推动集成应用,以绿色技术、产品和主体为切入点,开展技术研发攻关,推动高效绿色品种的创新与普及,升级绿色装备,推进农业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2025年7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浙江、河南、广东三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按照先行先试、分步实施的原则,探索开展分布式项目(含自发自用电量)绿证核发工作。力争在2025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方案》指出,按电量用途核发绿证。全量自发自用的项目,以项目发电表计电量(含损耗、厂用电)作为自发自用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以发电表计电量(含损耗、厂用电)扣除上网表计电量作为自发自用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上网电量核发可交易绿证。此外,《方案》明确,打通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建档立卡系统)、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系统数据交互路径,明确电量计量和数据归集有关要求,实现建档立卡、电量管理、绿证核发数据贯通;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划转工作加快实施,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2025年7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从政策体系、装机规模、应用场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标准体系等方面,系统总结2024年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情况;二是从科学谋划发展、健全市场机制、加大技术攻关、促进作用发挥和巩固产业优势等方面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展望;三是系统梳理2021-2024年新型储能主要政策、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等大事记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地域上看,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前5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1023万千瓦、新疆857万千瓦、山东717万千瓦、江苏562万千瓦、宁夏443万千瓦,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储能装机超过百万千瓦。
|
||||
02 |
行业动态
2025年7月8日,龙源电力广西公司北流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取得北流市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批复。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目前在广西区域获批的容量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获批将为后期新能源多元化发展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新动能。该储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配置100套储能单元,每套储能单元由1套电池单元和1套PCS升压单元组成。项目建成后,单次充电可储存清洁电力100万千瓦时,年调用完全充放电次数将不低于250次,年可充放电量约2.5亿千瓦时,对比同等发电量的火电厂,每年可减少标准煤约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5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调节阀”,该储能电站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灵活性,对广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控、高效互动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7月9日,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光储氢”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助力加快构建多元融合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本次合作聚焦氢能与零碳园区的联合发展,双方将围绕光氢储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集绿色发电、储能调节与氢能应用于一体的高质量示范项目,涵盖技术及设备研发、零碳园区项目攻关、运维服务及国际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此次合作将充分结合双良集团在冷热和光储氢领域技术优势和上能电气在电力电子和氢能领域技术优势,双方围绕光氢储电建立零碳园区创新生态圈。
2025年7月8日,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节能察右前旗(兴和县)5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09,000万元。其全资子公司中节能(察哈尔右翼前旗)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节能(内蒙古)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分别作为前旗项目中察右前旗40万千瓦项目部分和兴和县10万千瓦项目部分的建设主体开展相关工作。前旗项目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项目计划设计安装50台单机容量10MW的风力发电机组,新建综合楼、场内集电线路、220kV升压变电站、配套建设一套75MW/300MWh(15%/4小时)储能装置。前旗项目由于涉及察右前旗和兴和县两个地区,所以在核准阶段政府将项目分为两部分核准,其中察右前旗40万千瓦、兴和县10万千瓦。本项目计划于2026年12月底全部并网发电。
2025年7月9日,华能莱芜电厂峄城风电项目成功获得电网接入批复,这是继6月26日项目获得核准批复后再次取得关键性进展。枣庄峄城分布式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5MW,于2024年12月完成指标竞配,是华能莱芜电厂自主开发的首个分布式风电项目。项目投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0.311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6万吨,将进一步助力当地能源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025年7月11日,北京明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QairBrasil于巴西Ceará州的Fortaleza正式签署制氢装备合作协议,明阳氢能将作为氢能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执行QairBrasil在Fortaleza的H2BRASIL项目20MW成套制氢装备的设备合作和运维任务。这一项目是中巴两国企业在绿色氢能领域的里程碑式合作,更是两家分别来自中国和欧洲的重要企业联手开拓巴西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典型案例。此次签约的20MW绿色氢能项目是H2BRASIL项目的首期工程,核心装备由明阳氢能提供单体为1000方的4台成套制氢设备组成,按计划预计于2026年内完成交付。未来,明阳氢能计划与QairBrasil紧密合作,构建更大规模的绿氢生产和供应能力,并形成规模化的本地制造产能。 2025年7月17日,在澳大利亚风能大会期间,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与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开发商FERAAustralia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联合开发大型混合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一合作标志着澳大利亚首个此类合作框架的达成,项目目标总装机容量达1GW风电及1.5GWh储能。解决方案涵盖了先进的风力发电机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构网型储能功率变换系统(PCS)以及远景自主研发的混合电站控制器(HPPC),可为混合电站项目提供全链路支持。据协议,双方首个项目将采用远景智能风机、构网型储能系统及HPPC混合电站控制技术,构建一个接入电网的混合电站示范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澳大利亚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还将探索混合能源系统带来的多元价值模式。 2025年7月25日,中国能建黑龙江公司申报的绥化市北林区300MW风电项目建设指标顺利取得黑龙江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计划安装42台单机容量为715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00MW,同时配套30MW/60MWh的储能装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7.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3万吨、二氧化硫约0.46万吨、氮氧化物约0.69万吨。项目是中国能建黑龙江公司继北林区2×4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后,在北林区开发的第二个新能源项目,也是以区域已有项目为依托深耕新能源市场,打造“新能源+生物质”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重大成果。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力绥化市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7月27日,中国电建与阿尔及利亚燃气电力集团可再生能源公司(Sonelgaz-EnR)签署了阿尔及利亚贝沙尔154兆瓦光伏电站项目EPC合同,标志着中国电建在阿尔及利亚可再生能源领域再获突破。该项目位于阿尔及利亚贝沙尔省,总装机容量为154兆瓦,采用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3.3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为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此次签约的光伏项目为阿尔及利亚能源转型战略的一部分,即计划截至2035年完成15吉瓦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对阿尔及利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7月,远景科技集团在“山西蒙西送上海浙江安徽月内省间绿色电力集中竞价交易”中实现全流程闭环,将来自内蒙古的绿色电力送到上海用户手中。这是日前发布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新的落地实践。同时,该笔跨区绿电交易的达成,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创新试点的重要落地,验证了未来打通全国绿电市场的可行性。远景表示,该笔绿电交易是其对“自营风电终端消纳模式”的积极探索。其中,上网侧申报来自远景位于蒙西的风电场项目,需求侧申报方则为其旗下售电公司“景融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双方在集中竞价中完成撮合成交,不仅实现资源地与负荷中心的直接供需匹配,也为绿电跨区配置、规模交易和用户直达提供了明确路径。该笔绿电交易还基于AI对电源出力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进行预测,实现电量匹配与出清。 2025年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作为中电联“1+N”年度系列报告的主报告,《报告》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据,系统回顾了中国电力行业2024年各项成就,展望了2025年发展前景,全面、客观、准确反映中国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现状。《报告》涵盖了电力法规政策、电力消费、生产与供需,电力投资与建设、市场建设、安全与可靠性、标准化、国际电力发展与合作、电力发展展望等13个方面, 并总结提炼了2024年电力发展亮点和特色,如《能源法》的颁布及其意义、新能源消纳水平、容量电价实施效果、电力碳排放变化特征以及电力碳足迹因子发布等内容,同时围绕“双碳”目标,从“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市场体制”等多个维度,对电力中长期发展进行了预测,详细阐述了电力产业链各领域的发展思路及趋势。 |
||||
03 |
国际局势
2025年7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低碳燃料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方法》的授权法案,明确了低碳氢及其衍生物的定义,为标准化的排放核算奠定了基础。根据新标准,氢要符合低碳氢及相关燃料的要求,其温室气体排放量需比使用未减排的化石燃料节省70%以上。这意味着低碳氢可通过多种方式生产,例如:利用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对天然气进行重整,以防止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以及通过电解利用低碳电力生产低碳氢气。这被业界认为是关键的一步,它提供了清晰的监管框架,释放了投资确定性,并将加速整个欧洲清洁氢气生产的规模化。欧洲氢能协会(HydrogenEurope)表示,该法案与《可再生能源指令III》(REDIII)关于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RFNBO)的授权法案一起,为欧洲氢能生产者设定了框架。
2025年7月1日,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 Europe在布鲁塞尔宣布成立"欧洲电池储能平台"(Battery Storage Europe Platform)。该平台提出,到2030年欧洲储能总装机容量需从当前约50GWh提升至500-780GWh,实现十倍增长。这反映出欧洲能源转型催生出巨大的储能需求,该目标的设定,也标志着储能技术在欧洲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实现了战略升级。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的最新数据,2024年欧洲大储装机量首次超越户储,新增装机约11GWh,同比高增206%,占新增装机总量的49%;而曾经主导市场的户储,新增装机降至8.7GWh,同比下降27.5%。这表明,欧洲储能市场正逐步从以户储为主导转向以大储为主导。与此同时,该协会还预测,2025年欧洲大陆的电池储能总装机量将达到29.7GWh,其中大储和工商储将成为主要增长点,预计新增装机分别达16.3GWh和3.6GWh,同比增速分别将达86%和62%。业内普遍认为,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双重推动下,欧洲电池储能市场将在2025年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也会为中国储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5年7月29日,西班牙生态转型与人口挑战部(MITECO)宣布,将拨款4.8亿欧元用于资助清洁技术制造项目,其中太阳能组件生产是主要资助方向之一。该计划将通过“复苏、转型与韧性计划(PRTR)”提供资金支持,该计划旨在通过提升本土清洁技术制造能力,增强国家能源安全。西班牙的4.8亿欧元拨款将用于推动本土太阳能组件和其他绿色技术本地化发展。除了光伏组件制造之外,其他可获资助的技术领域还包括:聚光太阳热能、陆上与海上风电、潮汐能与波浪能、电池与储能、热泵与地热技术、氢能,以及可持续沼气和生物甲烷等。
2025年7月3日,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联合宣布,已从现代化基金中拨出36.6亿欧元,用于支持欧盟九个成员国的34个能源项目,涵盖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实施、能源网络的现代化以及能源效率提升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投资将支持欧盟能源系统的现代化,减少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助力受益成员国实现其气候和能源目标。此外,它们还将通过支持现代化、高效和具有韧性的能源基础设施、促进创新以及帮助减少欧盟的化石燃料进口,增强欧盟的工业竞争力。此笔款项由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收入资助,是现代化基金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拨款,使自2021年1月以来的拨款总额达到191亿欧元。
|
||||
04 |
模型研究
作者:Dongsheng Zheng, Xizhe Yan, Dan Tong, Steven J. Davis, Ken Caldeira, Yuanyuan Lin, Yaqin Guo, Jingyun Li, Peng Wang, Liying Ping, Shijie Feng, Yang Liu, Jing Cheng, Deliang Chen, Kebin He & Qiang Zhang 来源:Nature 主要内容: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正在加剧风光电力系统的供需失衡风险。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构建了气候变化-极端事件-能源安全耦合分析框架,量化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全球高比例风光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构建电力调度优化模型模拟了未来各类发电技术在小时尺度的供应结构,并基于需求侧响应、跨区域互联储能效率提升和火电灵活性增强等四项应对措施,面向全球风光电力系统设计组合出15种气候适应与韧性提升策略,量化评估了不同策略的成本优化效果。这项开创性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全球高比例风光电力系统的冲击作用机制,研究团队构建的“因地制宜、降本增效”全球风光电力系统气候适应与韧性提升策略为全球各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 作者:Mai Shi, Xi Lu, Michael T. Craig 来源:Nature Cities 主要内容:屋顶太阳能光伏(RPV)对于城市的可持续供电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遥感、机器学习与技术经济优化模型,系统评估中国367座城市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可布署潜力,研究细化建筑分类与区域差异,将现场消费和政策限制纳入模型,揭示技术潜力与实际布署潜力间存在显著差距,并提出针对性发展路径,为城市可持续供电和减排目标提供科学支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屋顶光伏(RPV)的实际可部署潜力(1173 GW)仅占技术潜力的42%;基于经济价值(VOS)的部署路径与基于减碳效益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考虑监管因素后,RPV部署的重点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的公共和工业建筑,以及从西部地区转移到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初期部署应优先考虑中部和南部城市的公共和工业建筑。研究结论为制定与中国宏伟的部署目标相一致的有效RPV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行的指导。 作者:Jiaxing Wang, Xi Lu, Hao Wang, Yang Ou, Jianxiao Wang, Dan Tong, Yan Li, Ziwen Ruan, Zihua Yin, Wenlong Zhou, Benjamin McLellan, Emily Xing, Anna M. MacLennan, Jingli Fan, Xian Zhang, Michael B. McElroy, Kebin He 来源:Nexus 主要内容: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全球变化评估模型(GCAM)和电力系统优化模型的耦合分析框架,从社会经济层面量化了实施严格的煤电容量控制和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减排潜力的同时,通过耦合小时级的电力系统优化模型,进一步从电力系统运行层面揭示了单独实施煤电容量控制策略的潜在风险。通过剖析4种非净零排放情景及其相对应的净零情景之间的关键转型差异,研究提出相应转型建议,旨在为中国能源系统净零排放转型的平稳过渡提供有效参考。结果表明,立即严格限制新建煤电的策略虽有助于缩减煤电份额,却可能在电力供应、电气化进程及终端清洁化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推进中国“双碳”目标进程中,需审慎平衡电气化加速与保障充足低碳电力供应之间的关系。在实施煤电容量控制政策的同时还需加强其他清洁能源部署,例如通过对现有煤电厂的清洁改造或实施其他低碳方案的等效替代,确保在减排和保障能源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作者:Chenchen Huang, Boqiang Lin 来源:Energy Economics 主要内容:本文选用了2013年至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四个不同的计量模型来检验数字经济对能源绿色转型的影响,通过对比五个不同数字经济指标的表现,并进一步设计蒙特卡洛模拟实验,量化指标选择对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揭示了数字经济指标选择确实会导致关于能源绿色转型效应估计结果的差异。研究发现,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个指标的构建方式不同,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权重确定方法的不同,以及缺乏统一和广泛认可的数字经济评价体系。研究提出了优化数字经济指标的策略,旨在帮助相关研究降低因指标选择而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 作者:Hantang Peng, Chenfei Qu, Valerie J. Karplus, Da Zhang 来源:Energy and Climate Management 主要内容:中国区域能源模型(C-REM)是一个递归动态、多部门、多区域的CGE模型,广泛应用于能源和气候政策影响研究,重点关注中国各省的影响分布。本文总结了C-REM模型的历史应用,描述了C-REM 4.0版本(最新版本)中使用的建模方法,并通过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样本模拟结果来说明其特点。匹配省级能源数据与经济数据,以确保实物和货币化价值之间的一致性。在模型模拟中引入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将其作为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抓手。模拟结果表明,与只关注碳达峰时间的先前目标相比,2060年碳中和目标将使得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更低和碳达峰时间更早,同时向非化石能源过渡。情景分析进一步表明,电力和冶金部门是2025~2060年碳减排的主要贡献者。假设各省继续采用当前的责任分担原则进行减排目标分配,那么在实现净零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和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省份将承担更高的成本。在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碳储存能力的推动下,西北地区部分省份预计将因产业转移而受益。 作者:Yiqi Luo, Ning Wei, Xingjie Lu, Yu Zhou, Feng Tao, Quan Quan, Cuijuan Liao, Lifen Jiang, Jianyang Xia, Yuanyuan Huang, Shuli Niu, Xiangtao Xu, Ying Sun, Ning Zeng, Charles Koven, Liqing Peng, Steve Davis, Pete Smith, Fengqi You, Yu Jiang, Lailiang Cheng & Benjamin Houlton 来源:Nature Geoscience 主要内容:本文利用三个地球系统模型进行碳循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下的森林中保留木质碎屑可以可持续地从大气中清除千兆吨CO₂。木质碎屑由伐木、锯木厂废料和废弃木制品产生,可保存在深层土壤中,使其停留时间延长数千年。如果将木屑的停留时间延长100-2000年,并考虑到木屑保存过程中机器运行所产生的CO₂排放量,将CO₂排放量的5%扣除后,那么从2025年到2100年,保存受管理森林中每年产生的木屑可从大气中累计清除769-937Gt CO₂(平均每年清除10.1-12.4 Gt CO₂),相当于将全球气温降低0.35-0.42℃。 05 |
|
|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活动&成果
2025年7月30日至8月1日,第三届中国能源模型青年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主题为“创新建模方法,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时期,能源模型作为情景分析、路径优化和政策评估的重要工具,对国家及区域低碳发展战略具有深远影响。本届论坛围绕能源建模的理论突破与方法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为青年学者、行业专家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中国能源系统转型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论坛特邀请能源建模领域著名专家围绕领域前沿问题做主题报告,设置新青年专场、校长论坛、院长论坛、多个平行论坛及碳中和背景下中国CGE多模型比较专场等环节,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积极参与,进一步促进能源建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