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注 CEMF 网站 |
![]() 订阅 CEMF 简报 |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
简报
|
2023年8月期
总第11期
|
01 |
国际局势
1、中丹联合发布绿色联合工作方案
2、美国能源部投入3400万美元支持清洁氢能技术
3、加拿大公布清洁电力法规草案
4、德国出台太阳能扩张一揽子计划
|
02 |
中央决策
1、习近平:以“双碳”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2、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3、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4、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5、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
|
03 |
地方行动
1、八月部分省市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
|
04 |
行业动态
1、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全球气候数据集
2、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
3、国家能源局发布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4、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和《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
5、部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规划
|
05 |
模型研究
1、Large-scale renewable energy brings regionally disproportional air quality and health co-benefits in China(中国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带来各省有别的空气质量改善和健康协同)
2、Designing climate policy mixes: Analytical and energy system modeling approaches(设计气候政策组合:分析和能源系统建模方法)
3、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battery storage deployment strategies on decarbonization of provincial power systems in China(电池储能部署策略对中国电力系统的影响)
4、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Paris climate agreement(实现巴黎气候协议的研发投资战略)
5、The global power sector’s low-carbon transition may enh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achievement(全球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或将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
01 |
国际局势
2023年8月18日,中国与丹麦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强调在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制定和监管创新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促进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进一步丰富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为中欧乃至国际绿色合作提供助力,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2023年8月17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投入3400万美元,用于支持19个清洁氢能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助力实现脱碳目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项目将集中于:开发有助于以更低成本和更少能源生产清洁氢的技术;探索利用生物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和生产的废水以及其他废物生产氢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安全高效的氢运输和储存选择。
2023年8月19日,加拿大官方公报发布清洁电力法规草案,通过对发电机组适用二氧化碳的年度基本排放性能标准(30t/GWh)来实现减排,旨在推动电网脱碳进程,帮助加拿大到2035年实现净零电网。法规草案强调,在2024年至2050年间,减少超过340兆吨的温室气体污染;到2050年,加拿大人的能源支出减少约12%。
2023年8月16日,德国内阁批准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提出的太阳能扩张一揽子计划。计划指出,到2026年,光伏年度新增装机容量从2022年的7.5吉瓦提升至22吉瓦;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5吉瓦;同时,确保光伏发展与自然保护和农业相协调,推出“生物多样性光伏”,加速屋顶光伏扩张,商业屋顶光伏系统额定功率上限从之前的135千瓦提高至270千瓦。
|
|
02 |
中央决策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23年8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重点方向、保障措施、组织实施方式等。《方案》指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若干有利于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政策、商业模式和监管机制逐步完善;到2030年,通过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带动引领,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模式基本成熟,相关支持政策、商业模式、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2023年8月8日,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作为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同时提出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023年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通知》指出,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各省级行政区按此进行考核评估;2024年权重为预期性指标,各省级行政区按此开展项目储备;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合理安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规模,严格落实西电东送和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要求,2023年的占比原则上不低于2022年实际执行情况。
2023年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明确了绿证交易平台、交易方式、交易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扩大绿电消费,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充分发挥绿证在构建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低碳环境价值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等层面的作用,为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03 |
地方行动
1、八月部分省市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
综合: 《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23—2030年)》 减污降碳: 能源领域: 《西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工业领域 城乡建设: 统计核算: |
|
04 |
行业动态
2023年8月15日,世界气象组织与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联合发布最新气候数据集,新公布的1991-2020年标准气候平均值取代了之前的1981-2010年基准值。标准气候平均值数据集根据会员国和地区提交的数据整合而成,最新数据来自140多个国家的数千 个监测点,对于监测气候变化和气候敏感部门至关重要。
2023年8月29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 报告。报告指出,在2022年新投入运营的可再生能源产能中,约有86%(187吉瓦)的价格低于来自化石燃料的火电价格,且2022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全球发电行业的整体燃料费用。截止2022年,从2000年起的新增产能为电力领域节约了至少5200亿美元的燃料费用;在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仅在2022年新增产能的使用寿命周期内,所节省的成本就将高达5800亿美元;此外,可再生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本地空气污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2023年8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4亿千瓦,同比增长11.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9亿千瓦,同比增长42.9%;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4.3%。结合此前公布数据,2023年7月,中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874万千瓦。
2023年8月31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京召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能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7.5%,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下降至17.9%和8.4%;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0.1%,碳排放强度下降0.8%。《电力报告》显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万亿至10.2万亿千瓦时。
2023年8月18日,携程集团宣布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根据科学碳目标倡议,坚定推动携程集团成为一家绿公司,并承诺将在近期设定减排目标和长期净零目标,实现1.5°C控温限制路径一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最迟于2030年前将排放量减半,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2023年8月28日,唯品会发布《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2022)》。基于自身的碳中和规划路径,唯品会做出“将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范畴三碳排放强度下降50%”的承诺目标。《报告》显示,唯品会构建“董事会—ESG委员会—ESG工作组”三级治理体系,并制定以“共创可持续新生活”为目标的ESG战略,围绕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唯品会全面审视价值链全链条的减碳能力,推动多场景节能减排。 2023年8月29日,小米集团在中报里宣布,承诺到2040年既有业务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碳中和,达成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将在2023年底发布《碳中和行动报告》,详述集团碳中和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核心供应商设立与小米减排目标相当或更具雄心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而最终带动产业链及生态圈绿色高质量转型提升。 |
|
05 |
模型研究
作者:Yang Xie, Meng Xu, Jinlu Pu, Yujie Pan, Xiaorui Liu, Yanxu Zhang, Shasha Xu 来源:iScience 主要内容: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有助于增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本研究通过耦合IMED|CGE、EDO、GOES-CHEM和 IMED|HEL模型,在中国省级层面探讨了可再生能源部署对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并评估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投资为各省份带来的健康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进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部署时需要考虑所有空气质量及健康效益的公平性;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投资大,短期内的健康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但其长期效益却很明显,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需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效益。 作者:Emil Dimanchev, Christopher R. Knittel 来源:Energy Economics 主要内容:本研究将气候政策混合体设计视为在保持总排放不变的前提下,权衡依赖不同个别政策来减少排放的边际影响,同时建模碳定价和低碳标准两种政策,通过在一种政策减排量和另一种政策减排量之间进行权衡生成不同的组合(政策混合体),并通过保持一定的减排量,确保所有可能的组合之间的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对碳定价依赖程度所获得的成本效益呈现出递减的边际回报。因此,限制性地采用碳定价为政策混合体带来了相对较大的效益,同理,部分采用低碳标准带来的成本相对较小。 作者:Liqun Peng, Denise L. Mauzerall, Yaofeng D. Zhong & Gang He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内容:为实现中国的脱碳目标并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燃煤发电成为大趋势。电池储能的电力供应波动较小,成本较低,使得其大规模部署变得可行。作者改进了电力系统模型SWITCH-China,以研究在全国各地区统一部署相同的电池储能策略和分地区部署不同电池储能策略组合对电力系统成本和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使用单一类型的电池储能部署策略对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允许各个地区选择不同的电池部署策略组合可以使得总的电力系统成本达到最低;此外,在高碳价情境下,分地区部署不同电池储能策略组合可以实现最低碳排放。 作者:Lara Aleluia Reis, Zoi Vrontisi, Elena Verdolini, Kostas Fragkiadakis & Massimo Tavoni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内容:气候稳定需要部署多种低碳方案,其中一些方案尚未大规模实施或成本过高,因此各国政府必须就如何激励研究与开发做出重要决定。本研究为能源技术组合的选择、研发投资的时机以及在快速能源转型背景下可能的融资机制提供见解,通过实施多模型框架,研究实现《巴黎协定》长期气候稳定目标的最佳研发投资战略。研究结果显示,最优研发战略能够提高气候目标的可行性,降低碳价格和减缓成本;此外,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早期投资行动,而非高投资水平;最后,实现2℃和1.5℃目标的最佳研发工作可以通过碳收入以较低的全球成本提供资金,并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Kun Peng, Kuishuang Feng, Bin Chen, Yuli Shan, Ning Zhang, Peng Wang, Kai Fang, Yanchao Bai, Xiaowei Zou, Wendong Wei, Xinyi Geng, Yiyi Zhang & Jiashuo Li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内容: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电力行业占全球每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40%,因此,电力低碳转型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对实现资源利用、环境排放、就业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将全球变化评估模型、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法结合,分析全球电力部门转型对到2100年实现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直接和供应链影响,全球变化评估模型用于模拟情景框架中的电力部门转型路径,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和代表性浓度路径。研究发现,全球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可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整体绩效,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个别目标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