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专家观点
李冰
来源: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 2023年06月05日

65日是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系列沙龙第四期将视线聚焦在“多层次减污降碳,探索协同创新路径”。以下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正高级工程师的观点分享。

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这一年以来钢铁行业有什么新的进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冰主任认为,钢铁行业是减污降碳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责任。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钢铁行业不仅拥有大量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还涉及到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因此,在节能、降碳、环保和减污方面,钢铁行业必须扮演主导角色。在过去几年中,许多钢铁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节能措施,并积极制定和实施低碳规划。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采用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些努力为钢铁行业实现减碳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氢冶金和氢动重卡成为钢铁行业中的重要应用场景。通过采用氢冶金技术,钢铁企业能够大幅降低碳排放,并实现更环保的生产过程。同时,氢动重卡的使用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尾气排放,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许多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在氢能领域进行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钢铁行业在整个生产链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设计体系,旨在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实现减碳和环保的目标。此外,一些企业还探索出新的减污降碳模式,如钢胶化氢等。这些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为其他行业提供了示范和借鉴的范本。钢铁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减污降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进行超级排放改造,但是超级排放改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能耗。因此,企业在超级排放改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达标要求,还需要注重最低能耗和最低成本的实现。

 

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可能会在什么地方?最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李冰从钢铁行业的角度出发,提到需要通过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优化原料结构、利用循环经济,协同建材行业等行业,提升低碳冶金技术等路径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是难点在于如何高质量的践行这些路径,同时实现经济性和稳定性,并确保数据的真实和透明。尤其在整个钢铁行业处于经济下行的阶段,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一大难点。这需要设计激励机制,使企业能在经济下行环境中实现降碳的同时展示品牌价值,保持竞争力。

在经济复苏和国际新形势下减污降碳工作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

李冰表示,钢铁行业面临着与中国发电行业不同的竞争环境,如CBAM等政策可能导致碳贸易摩擦。但同时,正是在这样严峻的竞争环境下,钢铁行业将会更加积极地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自觉应对气候变化是必要之举,这需要加强规则制定、国际认证,讲好中国钢铁工业故事,通过极致能效来节能、降耗和降本,同时通过同时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来转向高品质生产。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为何?

李冰提出,出台中国需要出台一体化的减污降碳政策,涉及各个产业行业的整体规划和协同合作。在钢铁等工业领域,需要构建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圈,制定价格统一制定价格和考核机制。减污降碳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和能源支持,以及上下游行业的协同作用。根据企业技术的减污降碳协同性排序,制定量化评估方法,推动清单制定和有效推进。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如领航类、特色类和同质化类,采取相应的产业链构建和降本增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