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专家观点
滕飞
来源: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 2023年06月05日

65日是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系列沙龙第四期将视线聚焦在“多层次减污降碳,探索协同创新路径”。以下是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教授的观点分享。

减污降碳对能源领域全过程的影响是什么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的副所长滕飞教授给予了以下分享,在过去的一年里,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控制成为了中国的重要任务,而这些排放主要源自化石能源生产、工业过程和交通运输等能源领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时空一致性,并且从排放控制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协同性。据观察,自减污降碳协同方案提出以来,中国的清洁能源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已接近26%。在电力部门,非化石能源已占到总装机容量的近50%。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5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已达到总发电量的近1/3。以增量为考量,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占国家总新增装机的比例约为80%,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接近90%。在工业领域,高耗能产品的单耗仍在下降,为减污降碳做出了重要贡献。交通部门也是一个突出的领域,电动车的普及率已占乘用车市场的20%,如果加上其他新能源车型,这一比例接近26%

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可能会在什么地方?最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滕飞对于不同政策在未来可能出现负协同甚至是相互抵触的问题表示了担忧。他表示,在未来,减污和降碳需要更系统性的协同,而不仅仅是政策效果的协同。是以前的政策多是各自为政,导致协同效果有限,例如治理散煤可以减少污染物,但可能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类似的冲突可能在其他领域出现,如交通电气化导致电力需求增加,那么一旦非化石能源的增量赶不上电力消费的增量,就需要进一步的煤电的装机来补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减污和降碳目标设定、政策设计、路线规划和评估等全流程的协同,以实现双重目标的进步。限制延续各自为政的方式将限制未来环境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在经济复苏和国际新形势下减污降碳工作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

滕飞提出,减污降碳的同时还需考虑安全和发展。安全目标包括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和金融安全等,减污降碳可以对这些安全目标做出贡献。时间尺度也很重要,中国相较于发达国家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型,而转型速度快会带来其他问题,因此需要公平考虑受影响的行业、企业和地方,公正转型是当下至关重要的问题。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为何?

腾飞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从能源的角度出发,需要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一目标问题,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设计减污降碳的路径。其次,以往更多依靠末端治理来降低污染,但未来需要结合上游的节能、能源转型和更严格的末端治理措施,这需要加强终端的电气化、低碳化和采用替代燃料来减排,同时通过行为转变和材料效率提升来减少终端需求,以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第三,除了关注二氧化碳外,未来的碳中和目标应包括甲烷等温室气体,减少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能实现协同目标,还能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能源转型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